甘肃:国际科技合作“高速班列”正在疾驰

栏目:精选   作者:燕梦蝶    发布时间:2024-03-14 09:37   阅读量:11872   

甘肃:国际合作“高速班列”正在疾驰

邸金#8194;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陈逸凡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甘肃省积极响应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通过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撑的方式,积极鼓励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关系,构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目前,甘肃省科技厅已争取和布局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近300项,与5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合作,覆盖全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70%以上。

横跨万里,洮河与莱茵河因科技“联姻”

《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引洮工程受水区高质量发展水资源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研究》是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与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机构为研究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受水区高质量发展而合作开展的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

“莱茵河流域管理中运用到的水生生物恢复技术,水污染治理及流域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于提升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长期参与该项目的甘肃省水科院副院长马成祥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甘肃省水科院依托于自身优势技术,针对“引洮工程受水区高质量发展”进行水文气象观测分析;开展了水资源评价与演变规律分析,构建了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联合配置模型,为水资源利用系统发挥最大效益奠定基础;建立了旱区高标准农田高效用水的关键技术框架并开展试验,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2022年以来,我院与相关部门已建立了合作联络机制。”马成祥介绍,未来,该院还将对接联系生态保护领域的欧洲专家,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提供技术和智力资源,并利用该平台,在尼罗河、湄公河等流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推广相关技术成果,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引进种质资源,为马铃薯编修“族谱”

马铃薯是甘肃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2022年在甘肃省内播种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到了该省三大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6%。

围绕我国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立足甘肃省马铃薯区域优势,2019年在甘肃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中俄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转移与示范》项目。

“中俄双方通过种质资源交换,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共同开展了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和平介绍。

一方面,针对马铃薯品种缺少、资源同质化的问题,研究所依托项目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262份,与俄罗斯交换优良品种10份,丰富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库。

另一方面,技术交流和培训培养了技术研究人才,组建了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实现了两国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方面的优势互补。

“这为开展马铃薯育种和开发利用及科研学术交流提供了共享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两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吕和平说。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以全球化视野谋划科技创新是近年来甘肃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密码”。近十年来,甘肃省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各类项目近300项,合作国别达50多个,成立中哈科技合作分委会、中塔科技合作委员会,组织举办“韩陇科技合作交流座谈会”“企业欧洲出海行”……放眼全球,与各国“牵手”,从甘肃驶出的国际合作“高速班列”正在疾驰前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