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间,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取消居民家庭在广州市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自2024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也宣告广州成为首个全面取消限购的一线城市,历时14年的限购政策落下帷幕。
恰逢“十一”黄金周来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广州多个项目楼盘发现,全面放开后的广州楼市热度确实明显提升,尤其以刚需盘最受追捧,部分楼盘甚至已经在酝酿小幅涨价。
楼市热度显著升温
“您先稍等几分钟,我们紧急协调置业顾问为您服务。”当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的某热门楼盘时,此处已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该项目工作人员称,若没有提前预约,还需要排队等候服务人员的讲解安排。
稍作等待后,一位工作人员前来为记者进行介绍。据她表述,她并不是常驻该项目的工作人员,而是从附近其他项目临时抽调而来。“最近这边项目比较火,我们也是接到安排过来帮忙。”
在该项目的沙盘区,前来看房的顾客已经围满一圈,洽谈区也座无虚席;在样板间内,记者也看到有多组顾客轮番进行参观。
“这次放开限购的政策力度比较大,而且还有降息和降准,因此这几天无论是来访量还是成交量都明显上升。新政发布后,客户的购房意愿有所加强,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客户也不再犹豫,决策周期有所缩短。”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0月1日,贝壳发布的“贝壳新房节”战报显示,截至10月1日晚18时47分,广州贝壳新房节国庆首日认购突破500单。记者还从越秀地产获悉,越秀地产广州区域在国庆首日斩获329单的销售量。此外,位于广州白鹅潭板块的江景豪宅保利滨江天悦官宣,国庆首日成交额达2亿元。
而同期数据显示,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广州一共成交了超1300套一手住宅,日均还不到两百套。相比之下,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广州楼市取得“开门红”。
“数据不骗人,市场就是回暖了,价格虽然还没起来,但人气起来了,希望下一步将迎来平稳走势,大家不再焦虑也不再犹豫。”广州一位中介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刚需盘受追捧
记者还前往了天河区的另一楼盘,该项目的人气相比之下稍显逊色。究其原因,或与两项目的产品结构不同有关。
参照本次全面放开限购之前的政策,广州规定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南沙等区为住房限购区域,在限购区域购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不含120平方米)住房不限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和单身人士能提供购房之日前6个月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限购区域分别限购2套和1套住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及以下)。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广州已经对限购区域内购买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住房放开了限购。因此,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购房需求,在此前9个月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本次放开限购影响最大的还是核心区域120平方米以下的刚需盘。
相比之下,在记者前述参访的两项目楼盘中,前者主要以93平方米—105平方米的刚需盘产品为主,而后者则主打125平方米—140平方米的改善型住宅,前者显然是本轮全面放开限购下的最大受益方。
据前一楼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尤以93平方米的“上车盘”最受关注,成交也是以该户型最多,新政最主要的就是刺激这一块的需求。据称,该项目由于剩余可售数量不多,已经在酝酿小幅涨价。
专家:广州放开具有示范性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广州是第一个全面解除限购的一线城市,这一政策调整有望释放市场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全面放开限购,具有风向标意义。虽然包括上海、深圳在内的城市并没有完全取消限购,但也预示着在“双轨制”的大背景下,商品房市场全面解除限购将是一个大方向。
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表示,广州市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做得彻底,限购政策调整后,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在广州市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为其他城市包括一线城市作出了榜样。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宇嘉指出,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城市能级、行政地位相对北上深要低一些,广州松绑限购的影响在实际的效果显现上,都相比北上深要小一些。经过2023年底和2024年初两次限购政策松绑,广州的限购政策已经相对宽松。回顾广州限购松动的路径,也是先放开外围区域,然后放开120平米以上,先收缩非户籍要求的社保年限,再全部退出,遵循小步快跑、逐步收缩的路径。
李宇嘉进一步表示,由于广州此前的限购范围已经很小,而且在预期之中,该政策本身的效果可能并不会很大。不过由于国家明确了促进止跌企稳的强烈信号,对预期的稳定有极强的作用。可以预计,10月份的商品房交易量将一定比9月份要好,也为四季度楼市企稳打下了基础。
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委员、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从一线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新政出台后的这几天看房热情高涨,在不限购、利率、首付等系列利好政策的叠加下,今年广州“银十”以及第四季度楼市成交量相信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反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